西社酒餅,為普寧縣西社口寨村黃文金于清道光年間生產(chǎn),已有100余年的歷史。
西社酒餅的主要原料為大米、酒餅霉菌和少量中藥。制作方法是取大米浸水一夜后磨成精粉,配上酒餅霉菌,再加適量中藥末,如丁香、八角、桂皮、白只等,加上清水揉和,做成直徑約3厘米的扁圓形酒餅粒,放置于底上鋪有稻草的竹篩上,再拿進溫度保持30℃左右的保溫室里讓其發(fā)酵,經(jīng)24小時后便可拿出曬干,即成酒餅。
西社酒餅呈菜花黃色,表面曲皺多紋,用其釀酒,出酒率高,酒味香醇,富有獨特風味;民間用其發(fā)酵蒸面包,質(zhì)量上乘,深受用戶歡迎,一時聞名遐邇,生意十分興隆。產(chǎn)品不僅稱譽毗鄰各縣,還銷香港、臺灣及東南亞一帶。
20世紀20至50年代為生產(chǎn)最興盛時期,每天產(chǎn)量為0.5萬公斤。為適應各地市場需要,該村還先后派出技術(shù)員到越南和汕頭、潮安、揭陽、潮陽、惠來、饒平等地制作酒餅,并在上述各地立業(yè)開鋪定居。